不锈钢换热器管脆性断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和材料特性、环境条件、应力状态等有关。
导致脆性断裂的主要机制和原因:
一、热应力与热疲劳机制
不锈钢换热器管在温度变化过程中,由于材料各部位膨胀系数差异会产生显著的热应力。当温度快速变化或经历多次加热循环时,这种热应力会导致热疲劳裂纹的形成。与普通高温疲劳不同,热脆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内部热应力所导致,而非外部载荷变化。在宏观检查中,这类破坏通常表现为局部区域的应力腐蚀,而非整体均匀腐蚀。
二、氢致脆化现象
在含氢环境中工作时,不锈钢换热器管会吸收氢原子并形成氢致马氏体。这种相变会显著降低材料的韧性,导致氢致裂纹的产生。这些初始裂纹在后续使用中会因管内介质中的硫、氯离子(特别是Cl-)等腐蚀性物质的存在而加速扩展。Cl-具有较高的氧化电势,会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,使局部区域受热加剧,从而促进裂纹的扩展和最终断裂。
三、应力腐蚀开裂
氯化物应力腐蚀是导致不锈钢换热器管脆性断裂的常见原因。当工作环境中存在氯离子(如锅炉给水中的Cl-),在应力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,会在管外壁形成点腐蚀坑,并萌生裂纹。这些裂纹会沿晶界和穿晶两种路径向内壁扩展,最终导致贯穿性断裂。断口分析通常显示典型的解理断裂特征,这是脆性断裂的明确标志。
四、低温脆性影响
虽然不锈钢通常被认为耐低温,但当温度低于材料的"韧脆转变温度"时,其冲击韧性会显著下降。在北极、深海等低温环境中,金属内部原子热运动减弱,滑移变形困难,无法有效耗散应力。一旦出现裂纹,就会迅速扩展导致突然断裂。这种低温脆性现象在不锈钢换热器管的低温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。
五、材料成分与组织影响
双相不锈钢中氮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异常组织分布。氮作为强奥氏体化元素,其富集会形成晶粒粗大的奥氏体单相区。这种粗大奥氏体的塑性和强度均低于正常双相钢,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纹,最终发展为脆性断裂。此外,304不锈钢与316不锈钢在抗脆性断裂性能上存在差异,316不锈钢因含2-3%的钼元素,在耐腐蚀和抗脆断方面表现更优,特别适合含氯等腐蚀性环境。